煙火的絢爛是被點燃的,水中的漣漪是被撥動的,生命中的所有因果關係,必然都有各自的起點,不以為意也好、興趣使然也罷,但在抵達終點之前,過程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就像煙花在天空綻放前的寂靜、浪潮拍打海岸之前的流動,那些渴求的、希望的結果,都需要付出籌碼換取,因為那就是成長的代價,是人生不可避免的準則。
《聲之形》的精采在於它不注重於霸凌的事件本身,而是聚焦於霸凌如何影響一段生命的成長與延伸。電影便是如此運用霸凌與被霸凌間拉扯的火花,燃燒一段正在萌芽的青春,並且袖手旁觀他們的搖搖欲墜,任由他們在言語與認知裡的困境掙扎,於是解脫與沉淪對畫面裡的角色來說,常常只是一瞬間的思緒,所有沉重的答案、記憶的傷疤,都在考驗著這些漸漸蛻變的種子,因此最終情感的迸發,並非僅僅來自於大和解般的美好,更是從自我認知所獲的解答,以及從回憶的囚禁中獲得今日的救贖。
《聲之形》就是那麼一道青春守則,劇情不藉機會說教一番,卻又讓故事的起承轉合降臨在這段不夠成熟的年華裡。霸凌在很多時候都是如此,霸凌者不明白原來自己的所作所為就是霸凌,不知道自己不經意的惡作劇事實上造成他人無法抹滅的傷痕,於是在大量的誤解中,霸凌因此成為難以消停的現象。《聲之形》讓這抹血淋淋的慘劇輪迴到霸凌者本身,形塑出霸凌者與被霸凌者兩者立場的情感現象,描繪出不以為意的捉弄與不夠成熟的行為如何反噬自己的生活,進而藉著主角的淚流不止暗示觀眾,若是《聲之形》在每段懵懂的青春裡,都能成為你們的答案就好了。
於是當故事的一切糾紛回歸於情緒的起點,碰撞後殘餘下的碎片全都是誤解。我們以為這樣做就好了,也許這樣就能讓所有事情都回到正軌,然而答案真的是如此嗎?所謂聲音的形狀就是表達的唯一嗎?或者也許真正能傳遞情感的,是一顆願意真誠對待這個世界的心吧?結弦以為多拍動物死掉的照片姐姐就不會想自殺了、石田以為自己背負著罪惡感過活就能讓傷痕痊癒,然而事實卻都是相反的,若是情感不能傳達到對方的心裡,再華麗的千言萬語都是虛無,再多自以為的體貼都是徒然。
《聲之形》的內斂是飽滿的,它的情感囊括的是生命的一段過程,而這段過程卻已經具備改變一個人的力道。當霸凌與被霸凌的傷痕成為生活的缺口,生與死逐漸成為罪惡感無限放大的選擇題,所有因漣漪掀起的波瀾終究回歸內心本身,瘡疤是無法挽回的過去,他人的感受與行為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那正在茁壯的青春要怎麼面對這個世界?圍繞於霸凌的傷痛與糾纏,走不出來的永遠都是自己。
《聲之形》正因此化為青春的縮影,過程裡有那麼多自我認知的不滿足,那麼多面對世界的不成熟,劇情憑藉霸凌所造成的傷痛,描繪稚嫩的靈魂從哀傷與自責中如何蛻變?當故事的角色們急於藉由他人的原諒來抹平傷痕或是寄託憤恨於表達失望,卻未曾正視自己在人際關係上的脆弱與不足。接受自己或是承受轉變的過程,就是青春的代價,透過真正的理解、真誠的互動,才能將自己從牢籠解放。聲音的形狀能化為千言萬語,但只有真心地對待彼此才能聯繫心與心之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