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漸漸光...

甚麼樣的歌曲,可以成為「臺灣的年度代表作品」?基本上除了「詞、曲、唱」三者不俗外,還要有其傳唱度與音樂高度,最重要的是能符合當時的社會狀況。

2015年,由行政院文化部所舉辦的第26屆金曲獎,由〈島嶼天光〉(搖滾版)雀屏中選「最佳年度歌曲獎」。此曲是由2000年成立的高雄龐克樂團「滅火器」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共同為「太陽花學運」(318學運)所創作。「太陽花學運」是2014年3月18日以學生為首的團體,反對立法院疾呼服貿協議拍案通過,因而群起進佔立法院的一場全民運動。

3月23日約20名原本佔據立法院的學生強佔行政院,24日凌晨爆發警方鎮壓行政院事件,衝突持續至早上6:30。衝突的消息,拜當今數位傳播力量所賜,在場的幾位運動人士利用「現場實況轉播」,使臺灣島上的居民,即便不在現場也能目睹著事情發生的經過。

〈島嶼天光〉便是在這樣的時空條件下誕生。

歌曲於3月27日立院議場發表,詞曲創作人楊大正對於這首歌表示,雖然之前曾參與反核四等各種社會運動,但這是他是第一次為社運事件寫歌,他說:「我們絕對不能輕易原諒這些事情!」作品甫發表,搭配MV再透過網路的傳播力量,成了現場群眾與支持者間的記憶符碼,也成了「太陽花學運之歌」。即便一方在街頭露宿,一方在電腦前敲著鍵盤,只要旋律響起,耳邊便會出現「天色漸漸光…」的旋律,「現場實況轉播」的畫面跟著一一浮現,成為島上居民的共同故事與回憶。這是一首歌的力量。

這次音樂書內容,主要會討論音樂與社會結合的歌曲,首先會提到現今將音樂與社會運動做結合的歌手原型,來自瑞典的Joe Hill,接著是簡述唱片在臺灣出現後,第一首禁歌〈街頭的流浪〉以及最後一首禁歌〈民主阿草〉的故事;再來是解嚴後,越來越多的臺灣音樂創作人投入他們的心力在關心臺灣社會,如藉著臺灣文學家楊逵與音樂的結合所創作出的概念專輯《鵝媽媽出嫁》,更甚者,如「交工樂隊」用音樂扭轉了政府的水庫興建政策。最後,反映音樂在東西方社會運動的力量,我們會介紹奧斯卡2013年最佳紀錄片《尋找甜秘客》(Searching for Sugar Man),透過人物Sixto Rodríguez的真實經歷,使我們看見音樂如何翻過國際線,成為一場長達半世紀社會運動的精神支柱。

參考書籍

  • 紀錄片工會,《太陽,不遠》(VV) 987.81 2348
  • 傅柯(Michel Foucault),《規訓與懲罰 : 監獄的誕生》589.81 3141
專輯: 

島嶼天光

曲目: 
  1. 〈島嶼天光〉吉他版
  2. 〈島嶼天光〉搖滾版
  3. 〈島嶼天光〉管弦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