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旋律中的春天

  • 韋瓦第<春>

古典樂裡的春天,最為世人所熟知的,應當就是義大利音樂家安東尼奧·韋瓦第在1723年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四季》(Le quattro stagioni)中E大調第一協奏曲《春》("La primavera")。『春』一開始的合奏主題,就是在告訴大家,春天已經降臨的喜悅心情,並且用小提琴獨奏來表現「小鳥正在唱歌」的歌聲,十分地傳神。韋瓦第在原譜上還附有一首短詩來形容這個樂章:「令人喜悅的春天降臨了,鳥兒以快樂的歌聲迎接,潺潺的小溪像甜蜜的耳語般流過。突然,天空烏雲密佈,雷雨交加,一陣陣的閃電劃過天際。當風雨平息,鳥兒又再度高唱和諧悅耳的歌聲。」

  • 史特拉汶斯基<春之祭,鋼琴與管樂協奏曲>

《春之祭》(法語:Le Sacre du Printemps)是俄羅斯作曲家伊果·史特拉汶斯基(Игорь Фёдорович Стравинский)的代表作與成名作。本來是一部芭蕾舞劇,但後來腳本遺失,只剩下管弦樂總譜。1910年,當史特拉汶斯基剛為戴亞吉列夫(Серге́й Па́влович Дя́гилев)完成了芭蕾舞舞劇《火鳥》的音樂後不久,他幻想出一個景象—那是俄羅斯遠古時期的祭祖儀式:「我想像到一個肅穆的異教祭典:一群長老圍成一圈坐著,看見一位少女被要求跳舞直至跳死。她是他們用以祭祀春天之神的祭品。」原本他打算採用芭蕾舞劇的形式,但後來他承認,起初他不能恰當地以傳統記譜法寫下樂思,於是為演奏者修改樂譜,簡化全首作品(但同時他又建議開首巴松管旋律的音調應逐年提高,因為「聽眾會習慣那些高音,但這種緊張的感覺是不可或缺的」)。他邀請戴亞吉列夫將作品搬上舞台,布景由羅耶里奇設計,尼金斯基則負責編舞。《春之祭》首演時爆發的騷動,並未為作品本身帶來長遠影響;反而,全曲粗獷而又有濃郁的俄羅斯風格,卻成為二十世紀古典音樂創作的典範。全曲共分兩幕十四個部分。第一幕《大地的崇拜》共有八個舞曲組成,第二幕《祭獻》由六個舞曲組成。

  • 約翰.史特勞斯<春之聲圓舞曲>

約翰·巴普蒂斯特·史特勞斯(德語:Johann Baptist Strauss,1825年10月25日-1899年6月3日),因與其父同名,故通常稱為約翰·史特勞斯二世或小約翰·史特勞斯,奧地利作曲家,以圓舞曲作品最為著名,如《藍色多瑙河》。春之聲圓舞曲(作品第410號)是史特勞斯所創作的一首管弦樂圓舞曲,也可以用女高音獨唱。創作於1882年,作品號為第410號。其德語原名為「Frühlingsstimmen」,意思是「春天的聲音」。當時史特勞斯已年近六旬,但此曲依然充滿活力,處處散發著青春的氣息,曲中生動地描繪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一派生機的景象,宛如一幅色彩濃重的油畫,永遠保留住了大自然的春色。據說史特勞斯是在一個晚上就在鋼琴上即興創作出此曲的,因此此曲最早的版本是鋼琴曲,後經劇作家填詞成為聲樂圓舞曲由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比安卡·比安琪演唱,這也是此曲的第一次演出,直到現在仍然是許多花腔女高音十分喜愛的曲目。後來作者又將它改編為管弦樂曲,一直深受世界人民喜愛。

專輯: 

福茂古典音樂字典. 7

專輯: 

史特拉汶斯基 : 春之祭,鋼琴與管樂協奏曲

專輯: 

約翰.史特勞斯: 圓舞曲(一) = Waltzes (I) by Johann Strauss, 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