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2000年以前的臺灣饒舌樂

 

古早旋律,在地風味,臺灣饒舌的演進,過去年代就開始的叛逆

 

金曲獎,臺灣規模最大的音樂獎,不同的類型的獎項,是對不同音樂元素創作人的勉勵,也是對於優秀音樂作品的肯定;不論最後獎落誰家,每年入圍的作品亦能看出當代音樂的流行走向。1990年代, L.A Boyz上了臺灣當紅歌唱節目「五燈獎」,唱片公司趁勢把嘻哈音樂帶入了臺灣主流音樂圈後,經過30個年頭,嘻哈文化已和臺灣的流行音樂互相結合,2019年金曲獎年度最佳專輯由蔡依林《Ugly Beauty》拿下,饒舌歌手Leo王獲得最佳國語男歌手,∅ZI最佳新人,大支、Boxing葛西瓦、頑童MJ116、劉柏辛等歌手亦獲多項獎項的入圍,嘻哈音樂已於臺灣流行音樂中佔有一席之地。

饒舌作為嘻哈音樂的元素之一,自然是相當重要。饒舌(英語:rapping),是一種帶有節奏與押韻的歌唱技巧,最早是美國黑人在社區街頭表達政治和社會思想的途徑之一,其起源與口語詩有關,並且大量運用暗語、俗語、俚語等民間口語。它注重詞(content)、腔(flow)、吐(delivery),作為音樂風格,以吐詞為詞、R&B及其他音樂取樣為曲的嘻哈樂在幾十年裡發展成了美國流行樂的一種主要風格。然而,饒舌音樂何時引入臺灣並無一個準確的時間點,但我們卻可從早期音樂的製作中(包含音樂發行時所陳述的唱片概念等,詳見各專輯簡介),發現一些端倪。

第30屆金曲獎的特別貢獻獎,頒給了黑名單工作室,其於1989年推出首張專輯《抓狂歌》,曲風包含了臺灣民謠、饒舌與搖滾,以臺語歌詞描寫當代臺灣的社會文化,具批判性的歌詞更一度成為了禁歌。1994年朱約信的《豬頭皮的笑魁唸歌:我是神經病》,個人風格強烈,在臺灣唱片業還未系統性引進西洋饒舌音樂前,即嘗試融合臺語與饒舌音樂概念,呈現出「funny rap」的嶄新風貌。不過,早期這些具有饒舌雛型的音樂也並非都是以批判性的歌詞為基礎,1987年庾澄慶於電影《報告班長》演唱之片尾曲〈報告班長〉,以軍中常見用語構建了整首歌的歌詞,於當時亦是讓大家耳目一新。

1990年代末期,美國嘻哈音樂逐漸發展,在MTV、ICRT等節目的推播下,饒舌音樂於臺灣的音樂圈起了陣陣漣漪,許多地下歌手做的饒舌單曲(如MC HOTDOG〈釣蝦場〉、大支〈台灣SONG〉等)廣傳於網路上,2000年後,在魔岩唱片的推動下,饒舌音樂由地下躍上檯面,自此為臺灣饒舌音樂的市場打開了新的一頁,並影響至今。

就讓我們一同來細聽過去年代不同面向的臺灣本土饒舌,感受新元素對音樂圈的衝擊,並欣賞不同世代的音樂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