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言的烙印-童言童語與群體暴力

 Jagten(2012) on IMDb

出品年份: 
2012
英文片名: 
The Hunt
原文片名: 
Jagten
導演: 
Thomas Vinterberg
編劇: 
Tobias Lindholm | Thomas Vinterberg
演員: 
Mads Mikkelsen | Alexandra Rapaport | Thomas Bo Larsen | Annika Wedderkopp | Lasse Fogelstrøm
文/Ruke

電影反映了某種程度的真實,當鏡頭聚焦在那些殘忍又冷酷的醜陋人性底下,會不由得令人感到不寒而慄-到底是誰出了問題?代表丹麥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謊言的烙印》便是這樣的一部電影,看來僅是無心的天真言語,卻在眾多誤解造就滾雪球般的災難,或許這根本不能輕易怪罪於任何人,但是這一連串荒謬的發展看在身處第三者的觀眾眼中,只令人感到害怕及心寒,一方面想著自己是不是也曾因片面言語而輕易為他人下定論,又是否這其實是無可避免的人之常情?光這樣想著,就讓人充滿厭惡情緒。    

和妻子離婚的盧卡斯在托兒所任教,好不容易和新女友和兒子展開新生活,一切看似步上軌道,但一位小女孩的童言童語卻毀了他的人生,五歲的卡拉拉是好友的女兒,因為同在一間托兒所的關係,盧卡斯和她時常相處在一起,從電影裡一開始盧卡斯能牽著她去學校的畫面看來,兩家的關係想必十分密切。卡拉拉對盧卡斯有著懵懂的愛戀情愫,甚至在一次玩樂中親吻了盧卡斯的嘴唇,還送了他愛心示好,盧卡斯想當然爾拒絕了克拉拉,告訴她不能這樣作。    

憤怒的卡拉拉或許是想要報復盧卡斯對他的拒絕,也或許是一時興起想要說出這些話,在當晚她和園長的聊天中,克拉拉說了謊,將哥哥開玩笑給他看的勃起照說成是她曾經看過盧卡斯勃起的性器官,儘管只是隨口說出的一句話,但卻讓園長發現事有蹊蹺而開始展開調查,盧卡斯此時還不知道,他的生活就要因為這句失戀女孩的童言童語徹底崩毀。    

園長召開了會議,小鎮居民們緊張地開始問起自己的子女是否也曾遭受同樣對待,可怕的是這些小朋友居然似懂非懂地承認了這些從未發生的事實,天真的孩童不懂說謊的嚴重性,而大人們則容易相信這樣的「天真」,於是被冠上莫須有罪名的盧卡斯就此人生丕變,縱使他再怎麼大聲疾呼自己的無辜,卻還是遭到眾人的異樣眼光,電影很殘酷地呈現出這樣的現實,縱使之前這群三五好友是一起打獵喝酒的好友,但在沒能確認事件真偽的情況下,這些人寧願相信天真孩童的指控,認為表現正常的好友是性侵兒童的可恥罪犯。    

《謊言的烙印》最令人難受之處,便是導演並未試圖掩蓋任何真相,觀眾一開始就知道盧卡斯為人善良,甚至貼心到願意為托兒所的孩子把屎把尿,也因此當觀眾看見他蒙受不白之冤時,僅能在銀幕前乾著急,希望片中某個人物可以適時地站在他那邊支撐著他的痛苦;但無奈的是幾乎沒有這樣的角色存在,他的摯友將他拒於門外,連女友都沒能百分之百的信任他,那些不知經歷多少歲月才經歷的情誼,原來是脆弱到如此不堪一擊,觀眾能作的也只有和盧卡斯一樣全面概括承受,這或許就是這部片之所以如此撼動觀眾的原因。    

當觀眾能夠在面對主角的遭遇能感同身受時,電影接下來的發展便是持續不斷的帶領觀眾繼續感受他的無奈和無助,盧卡斯拼了命似的洗刷冤屈,卻仍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一場在教堂舉行耶誕彌撒的戲讓盧卡斯的情緒爆發,也讓觀眾徹底感受到旁人那種「明明有感受到他的無辜,卻為何沒能為他挺身而出」的無力,那個場景竟是如此感到諷刺,眾人認為的罪人進到了象徵神聖的教堂,和那些誤會他人甚至發動攻擊的人共處一室,我們無法對任何一方妄下是非對錯評論,因為關於那些善惡的分界線在本片實在模糊到近乎看不見。  

群體暴力是誤會之下最可怕的力量,大家太常因為眼前看到的部分真實而妄下定論,自認為能夠成為替天行道的英雄,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到頭來錯的不是別人反而成了自己。《謊言的烙印》給人最大的震撼莫過於結果,它告訴我們儘管事件將會過去,但造成的傷害卻已經無法彌補;小孩子很天真地可以因嫉妒而說謊,卻也因為天真而能原諒一切,只是在大人世界中一切都沒有那麼簡單,無論對盧卡斯來說那最後一幕是否僅是心魔或是真有其事,無可避免的是這一切都將成為難以化解的沉痛傷害,而這樣的傷害卻又無法歸咎在任何人事物身上,那才是人生最無奈之處。 

得獎紀錄: 

2012年坎城影展最佳男演員 2012年歐洲電影獎最佳編劇 英國影藝學院獎最佳外語片 2014年羅伯獎最佳丹麥電影 2014年寶黛獎最佳丹麥電影 第71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