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海狗.冰島靈魂-走出傷痛的100種方法

 Queen of Montreuil(2012) on IMDb

出品年份: 
2012
英文片名: 
Queen of Montreuil
導演: 
Solveig Anspach
編劇: 
olveig Anspach | Jean-Luc Gaget
演員: 
Florence Loiret-Caille | Didda Jónsdóttir | Úlfur Ægisson | Éric Caruso | Samir Guesmi | Alexandre Steiger | Zakariya Gouram
文/Ruke

《巴黎海狗.冰島靈魂》電影開場,是神情落寞的女子阿嘉特通過海關準備入境,她手上捧著骨灰罈,裡面裝的是先生的骨灰,她在櫃台準備文件,要讓丈夫能跟著她一同回到家中;另外一個櫃台,是從冰島來的母子,母親裝著結婚禮服的行李箱失竊,於是她在櫃台用冰島語和英語和服務員交雜爭執著,兒子則笨拙地幫她翻譯成通順語言,兩組人馬在這樣荒謬的情況下相遇,趁著這段期間,阿嘉特收留這對母子,卻意外發展出一段療癒她受傷心靈的奇幻旅程。    

這對冰島母子停留在法國的期間,母親抽著異國香菸,爬上高塔眺望城市風景,看著眼底居民們生活面貌,她於是拿出隨身帶著的筆記本,聽著古典樂〈山魔王的宮殿〉寫起詩來;兒子則跟著阿嘉特學習起法文,看著窗外出現一個臉孔,敲窗卻不想進門,只為跟她說:「我手頭不太方便,可以先給我五歐元嗎?」隨口而來的幾句口頭關心卻比不上身邊陌生人的陪伴,對她來說這更是一種疏離的孤單,因為她和丈夫相處多年,卻發現丈夫四處奔波海外,對她來說死去的悲慟好像也沒有那麼沉重難以承受了。    

《巴黎海狗.冰島靈魂》是有點「冷」的可愛小品,所謂的「冷」並非人情味上的冷酷無情,而是人物之間的互動乍看一下不近人情,但是在細微之處卻還是能看出這是屬於他們的關心對方的方式。看來怪咖的冰島母子穿梭在異鄉之城中四處冒險卻怡然自得,大方自在的態度完全沒有身處他鄉的羞怯感,小兒子穿梭在廢棄的動物園中,卻意外發現被工作人員遺忘的海狗獨自在房內哼氣,老母親爬上高塔蜷縮在吊車上寫詩抽菸,意外還能和工人打成一片開始工作,完全就是一種「人生萬歲」的自在感。    

也或許,冰島人就是這樣子毫無負擔的過生活,在國家面臨破產危機之後,早已沒有任何事物能讓他們擊倒在地,所以我們看著他們自在地(甚至可以說是有點招搖地)在異鄉生活,對比本來就居住在本地,卻遭逢喪夫之慟,以至於毫無生氣,生活狀態完全停滯不前的阿嘉特,兩者的生活狀態可說是天差地遠,或許也因為這樣,所以在這種陪伴的過程中,觀眾可以看到主人翁能在一次次不可預期的荒謬事件中,反而慢慢獲得重啟新生活的能量。    

從電影中一些對話中,我們可以發現,因為冰島破產,這群母子遠從牙買加要轉機回國,卻連航空公司都沒辦法負擔他們回國的飛機;另一方面,試圖想回歸正常生活的阿嘉特則抱著骨灰罈在家中走來走去,只為了替她丈夫找一個能夠讓他安歇,並且能讓她時時懷念的地方。只是這樣反而時時刻刻提醒著她:妳的丈夫已經死了,在你家中的那個骨灰罈,是妳「死去的丈夫」的。在電影前段,寂寞與無助在她的身上宛若時間停滯,百無聊賴的生活不會讓她的生活有任何改善或改變,所以這對冰島母子,也就成了帶領他改變的唯一出口。  

這部電影中有很重要的三個物品,象徵著三位主角在這座城市裡的人生:阿嘉特的骨灰罈,她擺在家裡卻四處更換位置,為了讓她能夠有一個能時時懷念的地方;冰島媽媽安娜在法國尋找著她被偷走的粉紅禮服,在高塔吊車上四處尋找那個代表她回憶的物品;兒子尤爾富和看守空動物園的管理員看著被遺落的海狗孤單地生活在欄舍,想盡辦法要為她找到生命出口,但不可思議的是,這些最後都成為某種療癒道具,隨著觀影過程,觀眾可以找到這些物品產生交集的奧妙處。    

看完電影之後,你會發現《巴黎海狗.冰島靈魂》有許多可愛有趣的地方,包括冰島和法國兩地因文化和人生觀差異而產生的小小誤解,以及文化如何讓他們各自的生活開始改變;骨灰罈、海狗和粉紅禮服之間產生的微妙關聯帶著三位主角產生出眾多凸梯荒謬的生活切片,到頭來我們都要學習一種「人生應該就是如此」的灑脫人生觀,讓生死化為塵土,讓往事成為雲煙,最重要的是,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會被拋棄,所以沒有人會是孤獨的,縱使如此陌生,到頭來還是能夠藉由陪伴和相處,慢慢地讓彼此心靈契合,找到更好的生存之道。 

得獎紀錄: 

2012 威尼斯影展

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