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犯 - 一幅與孤寂作戰的浮世繪

 Gong fan(2014) on IMDb

出品年份: 
2014
英文片名: 
Partners In Crime
原文片名: 
共犯
導演: 
張榮吉
編劇: 
烏奴奴 | 夏佩爾
演員: 
巫建和 | 鄭開元 | 鄧育凱 | 姚愛寗 | 溫貞菱
文/Jack

以台灣近幾年的電影來說,《共犯》的出現是令我驚豔的。台灣電影以青春校園作為題材的作品並不少,其中也有不少經典及佳作,如易智言導演的《藍色大門》、林書宇導演的《九降風》。台灣的青春校園電影一直以來都很受青少年族群的喜愛,前幾年九把刀所執導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更將青春校園電影的受歡迎度推到一個新的標竿,但即便台灣青春校園電影有這麼多,如《共犯》的懸疑題材仍然是我第一次看見,光是這樣的大膽挑戰,足以讓我對導演張榮吉感到佩服。

《共犯》是張榮吉導演的第二部劇情長片,相比第一部作品充滿希望的《逆光飛翔》,《共犯》無疑是張榮吉的一大突破,懸疑詭譎的氣氛與激勵人心的陽光色調作出對照,全然是兩種不同的風格,能夠感受到張榮吉導演強烈的企圖心。

《共犯》一開始便運用唯美的水中攝影將觀眾帶入氣氛之中,過程不斷穿插劇情片段,搭配著背景音樂,以及畫面中不斷向下墜落的人體,成功建造懸疑的氛圍。當配樂越來越緊湊,畫面拉到一具看似溺死的屍體,這段幾分鐘長的蒙太奇,已經為這即將被大螢幕娓娓道來的故事,作了一場完美的揭幕儀式。    很快地,電影直接將故事拉近了主題。一場女學生墜樓的意外,意外的將三個完全毫無關聯,甚至不同世界的三個學生緊緊扣在一起,也很意外的讓三個學生一致決定找出這樁命案的秘密。當電影不斷的前進,我們才慢慢發現這看似正義感十足的報復行為,原來只是一場對孤獨發起的革命行動。    我一直都認為青春是這個樣子的,它就是什麼都想要,卻又什麼都得不到,最後成為一個充滿歡笑和淚水的問號,唯一的功能便是證明你曾經存在的記號,所以我們看見了墜樓的夏薇喬,看見了溺斃的黃立淮,看見了每一個出現在電影中的角色。這些角色們都處於在不同的立場之中,有些被同學討厭,有些遭到同學的霸凌,也有一些看似很受同學的歡迎,透過意外的發生,我們才發現他們唯一的共通點是「孤獨」。

孤獨這種東西,到底是本來就存活在人類的周遭?還是孤獨其實是由人類一手打造出來的?也許兩者的可能性幾乎等同,但在《共犯》中,我看見了後者的可怕。就因為同儕的排擠,目擊者的置之不理,無知者捕風捉影的抨擊與批判,將電影中的每一個角色心中的寂寞建造完整,沒有誰伸出援手,冷眼旁觀他們的孤立無援,甚至還試圖摧毀他們。

只要陽光將這個世界照得越光亮,他們就越顯得無處可躲,只要這個世界依舊塵囂喧嘩,他們就越顯得孤寂,比起身旁嬉笑怒罵的吵雜聲,沒有拴緊而漏水的水龍頭所發出的滴答聲都更貼近他們。每一個漆黑的角落,都是他們的疆域,怎麼拼命逃竄都逃不了的領域,那裡堆滿著他們的痛苦、失落和憎恨。

在我們眼中,他們看似不停得在逃竄,試著逃離那個不屬於他們的世界,其實並不然,他們是在不停得追著,追著這個始終排擠著他們的世界,試圖在那裏找到自己的位置,試圖找到自己在那個世界裡值得獲得救贖的價值。然而,那些無從宣洩的情感和對平凡的渴望,埋下了他們徹底失敗的根基。

「在學校,我們穿一樣的衣服,說一樣的話,然後相信一樣的事情,沒關係,我不需要任何人,反正我一直都是一個人,我一個人也可以過的很好。」一句夏薇喬的獨白,讓我們明白原來制服試圖將我們所有人都同化,讓所有人沒有區別的站在同一條水平線上,然而卻造成了階級制度以及無聲的殘酷,沒收了階級制度中弱勢族群的平凡,不給任何一點擺脫的契機,任由他們無止境的向下沉淪。

無論是黃立淮策劃的這段計畫,或者是取代《異鄉人》位置的日記本,都讓我們明白原來這兩人一樣渴望能夠獲得陪伴,也讓我們明白那其實已經是夏薇喬和黃立淮向這個吵雜的世界求救的最大極限,只可惜,他們越是試著這麼做,就越像是卡謬書中的異鄉人,越試著加入這個世界,就越格格不入,最後只剩孤獨與失敗他們為伍。    「反正只要大家都相信,那就會是真的」《共犯》也試著帶出近年科技發達,網路開始普遍後所產生的現象。黃立淮意外溺斃之後,當時與黃立淮在一起的葉一凱便成為眾矢之的,在學校和網路上皆被掛上殺人兇手的名號,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這讓我們開始反思,現在網路上只要有任何醜聞出現,大家便一窩蜂的舉起正義之旗,肆無忌憚地抨擊,無論消息的真實度為何,儘管最後散播的消息確定是虛假的,大家也只是一哄而散,沒有誰會真為自己的言行道歉,儼然讓網路成為一座不需要負任何責任的審判庭。所以你說,我們真的不是共犯嗎?

我必須承認,《共犯》是一部很棒的電影,能在台灣的電影中看見這樣的題材是值得開心的,無論是配樂、音效、攝影、畫面處理,都是《共犯》值得稱讚的地方。但如果要說《共犯》優秀,那倒還不到那個地步,作為一部懸疑推理電影,《共犯》的劇情內容是非常薄弱的,劇情走向也太過於合理化。此外,角色的塑造實在有待加強,尤其是故事主軸的黃立淮和夏薇喬,寂寞理當在這兩名角色中最為強烈,雖然電影已經端出他們的寂寞,但沒有加強敘述使其淪為「形式」,我認為這些是《共犯》較為可惜的地方。

沒有夏薇喬的墜樓身亡,我們不知道原來平凡對他們來說是如此寶貴,沒有黃立淮的溺水死亡,我們不知道原來我們都在逼迫他們走向懸崖。沒有《異鄉人》和日記,我們不知道原來從頭到尾,原來每一個置之不理的旁人都是共犯。當人們選擇在謊言裡求個安逸,真相往往是一場獨角戲,最令人心碎的一場獨角戲。    因為《共犯》,我們才明白原來沒有什麼事情能夠永遠,因為我們都「寂寞」。 

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