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代-於是我們這樣走了過來

 Boyhood(2014) on IMDb

出品年份: 
2014
英文片名: 
Boyhood
原文片名: 
Boyhood
導演: 
Richard Linklater
編劇: 
Richard Linklater
演員: 
Ellar Coltrane | Patricia Arquette | Lorelei Linklater | Ethan Hawke
文/Ruke

常看電影的朋友想必對理查林克雷特(Richard Linklater)這個名字不陌生,他的《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e Sunrise)三部曲從1995年一路延伸到2013年,讓觀眾跟隨著男女主角的人生境遇變換,感受他們愛情觀與人生觀的轉變,而在這期間,導演還醞釀出了一部橫跨12年的電影作品《年少時代》,在將近三小時的片長中,觀眾跟隨著主人翁從六歲一路成長到十八歲進入大學,跟著他一同嚐盡年少時期的酸甜苦辣,當人生悲喜濃縮在一部電影中,攤開讓觀眾一覽無遺時,我們也會不禁感嘆,自己是何其有幸,可以和他一同經歷人生的成長階段呢?

《年少時代》乍看之下以為只是個成長故事,但電影的拍攝方式卻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導演耗時十二年時間進行拍攝,更特別的是這十二年期間所起用的全是同一批演員,男主角艾拉柯川(Ellar Coltrane)更是從六歲起就參與這部片的演出,看著電影裡角色隨著年齡成長,經歷著劇情中每個角色在各著成長階段時所碰到的人生課題及煩惱,自己會不由得心有戚戚焉,儘管那是電影虛構的劇情,卻又是如此真切地曾發生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而那些卻又是那些演員們在那個年紀時可能遭遇的事件。

電影開場是一片藍天,是還六歲的梅森仰望著的藍天,那時的他沒有太多煩惱,一如那時的你我,他和母親的對話如此平凡如常,也一如你我和家人的對話,閒聊著校園生活和人際關係,《年少時代》電影便是由這些看起來再平凡不過的生活片段組合而成,電影裡不明確告訴我們年代的推進,但是一些符號的出現便能輕易地喚醒大家的共同記憶,例如片頭出現的酷玩樂團演唱著《Yellow》,例如梅森電視上看著的《七龍珠GT》動畫,這些都是時代留下的痕跡,不需刻意重現,因為那就是當下的狀態。

梅森的家庭組成只有一位母親和一對兒女,梅森的母親和父親(伊森霍克 Ethan Hawke 飾演)離婚,在父親缺席的成長環境中,為了過更好的生活,他們於是跟著母親搬家,遇見了新的爸爸,遷移到各式各樣不同的新環境,對年紀還小的孩子們來說,改變是難以適應的,若你我設身處地化身為這些小朋友們,恐怕也會有一樣的想法,沒有人想要有頻繁的改變,因為那代表要和一同成長的朋友們告別,那些告別對小朋友來說,可能就會是永遠。

而許多人其實都這樣走了過來,有些人可能只陪伴你度過人生的某個階段,回首時卻發現其實你並沒有留下太多痕跡,而這些卻都確實存在於自己的人生階段中。與這些人事物的相遇其實都形塑出了現在的自己,而自己從以前到現在,也可能一直在改變,猜想在拍攝《年少時代》的時候,導演在橫跨長達12年的拍攝期間內,想必是沒有事先寫好腳本的,而是每一年每一年的拍攝中,逐漸形塑出了這樣的成長過程。

正因為裡面的那些場景、畫面和事件都如此貼近生活又如此真實,所以這部電影才如此觸動人心又充滿生命,你或許會被一場普通的打保齡球戲給打動,因為他說著「人生不會給你護欄」,或許這也預告了成長最後將步向的中繼點,而我們為此學習如何獨立自主成為更好的人,梅森不懂為什麼父母要分開,或許還抱持著一種一家人還能破鏡重圓的希望,但很多事情過去了就沒辦法再回到當初,這對小孩子來說可能還有點難理解,但這一切對比後來的成長,可能都是一種有機可尋的細微末節。

我們如何能預測自己長大後會成為怎麼樣的大人呢?頂多只能「希望」自己成為什麼樣的大人,雖然電影所說的主要還是梅森的成長過程,但伴隨著成長,總會看到許多事情不斷在發生,不論他將影響到自己與否,大到伊拉克戰爭、歐巴馬成為首位黑人總統,小到母親決定重返校園,一次又一次地搬家,和不同的男性重組家庭,卻又一次次地失敗。梅森的個性也隨著成長過程中不斷改變,我們看到他到了後面成了個充滿藝術家性格的青年,不論電影外的他是否也形塑成了如此個性,或許也是一種電影與人生相互影響的過程。

當觀眾觀賞了電影直到最後,我們總歸要和梅森一同告別曾經莽撞的少年時代,選擇步入了人生另一階段時,或許我們也會感時傷懷,像派翠西亞艾奎特(Patricia Arquette)所飾演的母親一樣,當他一手拉拔兒女長大,堅強如她而今將目送子女離開家庭獨立,驀然回首卻發現自己好像什麼也沒留下,這樣庸碌大半輩子就竟又是所為何求?我們人生到後來是否在里程碑上會什麼不剩,最後都只為了別人而不斷前進?這些問題可能會等到自己到達另外一個世代時,才會得到(或永遠得不到)解答,但很可能也讓梅森開始思索起未來的自己,又將成為什麼樣的人。

「人們常說活在當下,但其實是當下抓住了我們。」電影中的這段話,似乎可以做為整部電影的總結;我們成為了什麼樣的人,不光是因為我們下了決定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並且去做,而是時間和環境帶領著我們成了這樣的大人。《年少時代》不試圖去告訴觀眾一個大道理,因為人生本來就是不斷地思考、反省、迷惑著,每個事過境遷都在給自己疑問,而我們可能像梅森一樣花費了整個年少時光去煩惱,可能也不去想,可能得到答案,也可能得不到,但這不就是真實人生的寫照嗎?而這也正是這部電影最迷人之處,因它看似平凡普通,不說大道理,卻滿滿地充滿著人生韻味,令人反覆回顧品嚐。

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