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鋼索的人- 人生就像走鋼索,不走到終點一切都不能定論。

 The Walk<br />
(2015) on IMDb

出品年份: 
2015
英文片名: 
The Walk
原文片名: 
The Walk
導演: 
Robert Zemeckis
編劇: 
Robert Zemeckis , Christopher Browne
文/Jack

 「藝術」總是主觀的。很多時候,藝術是一翻兩瞪眼的非黑即白,是將人生孤注一擲的冒險,而夢想何嘗不是?夢想更是不成功便成仁的賭局。聽著勞勃辛密克斯講夢想、講人生,總是如此刻骨銘心,《阿甘正傳》是如此,《走鋼索的人》亦是,在他的電影世界裡,彷彿只須明白堅持,勇氣便可以領著自己走向光芒照耀的高處,盡情享受夢想成真的滿足感。

 作為一部真人真事改編電影,《走鋼索的人》表現值得讚許,導演勞勃辛密克斯老道的經驗不僅讓電影克服節奏掌握的難題,成功避開劇情枯燥的窘境,反而更營造出緊湊的氛圍。有趣的是電影全片以主角第一人稱講述整個故事進行的過程(勞勃導演之前的作品《阿甘正傳》也採用這種手法),旁白的情緒起伏撥動角色以及場景的氣氛,增加主角追求夢想過程中的種種不安定因素,強力刻劃每個意外發生後對主角帶來的反應。

 「人只有在害怕的時候才有勇氣」當主角終於找齊夥伴,夢想成真只差一步之遙時,我想起美劇《權力遊戲》裡曾經提及的一句話。當意外接連發生,諸如沒辦法將器材運到屋頂、警衛值晚班哨等等,漸漸影響主角在踏上鋼索前的心態,不斷替這場「革命性藝術表演」添加未知數,尤其主角腳底的傷勢愈加嚴重,是否能夠踏上鋼索仍然是個問號,但也許就是這份從小便希望完成壯舉的野心,以及不知道結局將是如何的期待感促使主角無論如何都要進行這場藝術革命。

 當主角終於踏上鋼索,剎那間身旁充滿迷霧,畫面只留下主角與腳下的鋼索與觀眾對談。勞勃辛密克斯在這一幕的處理手法很有意思,因為不管是人生也好、夢想也罷,很多時候會因為契機而遇見貴人,是難能可貴的幸運。但即便這些貴人不求回報的幫助自己,他們能做的,始終只是推你一把,最終站上戰場的還是自己,呼應著全片主角團隊一起努力籌備的鋼索計畫,但是走上鋼索後,終究只剩主角一人面對可能的突發狀況。

  影片結局用幾分鐘說明主角在完成壯舉之後的生活,他提及後來大樓賦予他免費的參觀證,於是常常到雙子星頂樓感受當時的感動與激動,電影在紐約迎來夜晚時,畫面停格在雙子星大樓寫下結局,無疑是導演藉著《走鋼索的人》緬懷後來紐約所發生的恐攻,緬懷曾經雙子星大樓矗立紐約的壯麗與經濟美景。

 事實上《走鋼索的人》有很多待加強之處,劇情進行過於順遂是最明顯的部分,但這些小缺陷在主角踏上雙子星之間的鋼索時,都顯得不那麼重要了,那美麗的畫面與精采的運鏡成為整部電影最吸引人之處。《走鋼索的人》將追夢的旅程刻劃的相當精緻,就像班金斯利在電影裡提到的: 「走鋼索的人最容易在最後三步摔死」說明無論追求夢想的過程多麼順利都不能驕傲,因為在抵達終點之前,你仍然在持續奮戰,夢想跟人生,都是這般道理。

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