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商業的距離─瘋狂麥斯:憤怒道(黑白導演版)

出品年份: 
2015
英文片名: 
MAD MAX: Fury Road - Black & Chrome Trailer
導演: 
喬治米勒
編劇: 
George Miller, Brendan MacCarthy, Nico Lathouris
演員: 
Tom Hardy,Charlize Theron
文/劉凱西

《瘋狂麥斯:憤怒道》絕對是2015年最具爆發力的好萊塢電影。現年71歲的澳洲導演喬治米勒,重啟1979年由梅爾吉伯遜所主演的電影《衝鋒飛車隊》,相隔將近40年,《瘋狂麥斯:憤怒道》的背景雖然類似,但似乎已經不在同一條敘事邏輯中。就算沒有看過前作,也無損今日的觀影。

雖然《瘋狂麥斯:憤怒道》終究沒受到保守的奧斯卡應有的大獎肯定,但終究是所有影迷認可的最佳影片。該片充滿爆發力的飛車場面,讓人不敢相信居然導演已經70高齡,而誇張的造型,舖張的音樂,更關鍵的是,用一個簡單的沙漠寓言,來反映被權貴掌控資源,弱小人民反抗時所遭遇的各種挫折與思想轉折。不只是敘事文本上,就連視聽特效動作各方面都毫不猶豫打破保守的作法,這位「高齡」的導演,的確贏過所有的年輕人。

場面、視聽、特效,是《瘋狂麥斯:憤怒道》的招牌,然而2016年,華納公司卻釋出了一版「黑白導演版」,原來是導演喬治米勒本人說過,如果要再看一次《瘋狂麥斯:憤怒道》,他本人會希望看到黑白版的放映。

這番話究竟是電影公司炒作的噱頭、還是導演的真實想望,對於影迷本身,其實都不重要,大家都相當好奇,這部在視覺上帶來如此震撼的電影,變成黑白之後,還能夠維持原本的驚奇嗎?

於是,2016年的台北金馬國際影展,就放映了這部《瘋狂麥斯:憤怒道》的黑白導演版。巧的是,第一場放映時,數位拷貝出了問題,原本內建的中文字幕無法正確顯示,於是許多買了一大早電影票的觀眾們,不得不觀賞一個「黑白無字幕導演版」。沒想到,這群原本以為運氣不好的觀眾,反倒成為全台灣最幸運的一批觀眾。

《瘋狂麥斯:憤怒道》的黑白導演版,完全打破了一般人對於黑白片的印象,將黑白灰階的層次之美發揮到極致:而少了中文字幕,畫面擁有更高的完整度,我們不需要再分心看字幕,也不會因此而看不懂銀幕上的故事,原來少了中文字幕,我們才發現,這部電影的對白其實相當精簡,沒有半句贅詞,就如所有編劇教學書籍中所言,一個好的電影劇本,即使拿掉所有的對白,觀眾依然看得懂,《瘋狂麥斯:憤怒道》,正是這個理論的最好實踐。

許多好的攝影師,都會推崇黑白攝影,因為攝影本來就是光跟影的結合,黑白攝影才是表現這種光影對比的最佳方式,色彩的存在,有時對畫面的純度反而是一種干擾。《瘋狂麥斯:憤怒道》雖然故事背景在沙漠,色彩相對少了很多,但由於造型豐富,跟黃沙異石形成相當大的對比,畫面上其實極度張揚,加上強烈的音樂,觀眾觀賞時,無不血脈噴張,情緒刺激,相對的,就會忽略了許多細節上的設計。

當畫面變成了黑白,其實觀眾的情緒被往後推了一步,我們能夠以一種更沉穩的心情觀賞這部電影。一場沙塵暴中的追逐戲,導演特別加了一個人車被捲入充滿雷電的風暴中的大遠景,當畫面是彩色時,我們只把這畫面當成是一個景況的交代,沒想到當畫面變成黑白,充滿層次的光影與構圖,極美的畫面如詩、如畫,觀眾因為畫面的美而感動落淚,這種效果在彩色的版本裡是達不到的。

在此之前,我們一直把《瘋狂麥斯:憤怒道》當成是成功的商業電影,畫面一拉成黑白之後,我們發現,所謂的商業其實早就超越界線,跨進了藝術,或是說,其實商業跟藝術,其實距離根本沒有太遠,而導演在美學上的構思,就算一般觀眾觀賞時沒有特別在意,但依然無損優秀商業電影的藝術價值。

也許,所謂的藝術,其實未必讓人看不懂,也不必高高在上,也可以與人溝通,或是說,藝術的本質,就是要與人溝通。而許多好萊塢電影,其實就是最善於與觀眾溝通的上乘藝術品。

《瘋狂麥斯:憤怒道》黑白導演版,台灣上映應該遙遙無期,不過台灣有發行彩色、黑白雙碟藍光版,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加以收藏。

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