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他鄉 - 離鄉背井的愛情與茁壯

出品年份: 
2015
英文片名: 
Brooklyn
原文片名: 
Brooklyn
導演: 
John Crowley
編劇: 
Nick Hornby
演員: 
Saoirse Ronan, Emory Cohen, Domhnall Gleeson
文/Jack

 不管時代如何變遷、科技如何進步、都會改革繁榮,人心始終無法跟上腳步。那一方面確保車水馬龍的街道仍然存有溫暖的善良、另一方面則促使著往高處爬、追求舒適的心態茁壯;談及人類之於社會,無論如何皆是無可厚非,畢竟人性本是如此,但是若將歸納情感的規格簡化到個數,複雜的程度卻遠遠勝過於整個世界。

 

 《愛在他鄉》以整個世界孕育著美國夢的年代作為背景,輕鬆寫意的描繪著一段樸實而真誠的動人故事,情節刻刻撥動心弦、每個轉折勾勒著生命過程的艱難時刻,每個眼神與對白都輝映著內心深處的辛酸苦澀,導演約翰克勞利的出色表現功不可沒,尤其電影幾段場景的呼應對比,強烈的表達出女主角的心境表現,導演心思之細膩,證明《愛在他鄉》的成功絕非偶然。

 

 《愛在他鄉》大致以三個抉擇描述女主角的轉變與茁壯。首先是處於家鄉的迷茫,艾莉絲沒有工作、沒有對象,待在愛爾蘭彷彿沒有未來,於是下定決心前往紐約;這是艾莉絲生命中第一個重大抉擇,也重大的改變未來與思想,啟動整部電影核心的開關,故事正式從此運轉。

 

 《愛在他鄉》相當刻骨銘心的述說著人心在離鄉背井下整除過後的鄉愁浩劫,它無情的折磨著艾莉絲,剝奪她勇於面對一切的正面能量,一封封信紙飄洋過海的等待時間漫長得像永遠,無奈這僅僅是成長的第一步。隨著故事上演著艾莉絲的無助,一場舞會上與東尼的相遇迎來艾莉絲的第二個抉擇:相愛。

 

 這個抉擇讓艾莉絲找回生活的根本,她不只找到愛情,也找到動力、笑容、以及存在的意義,故事進展至此,電影幾乎將一切瑣碎的情節串連,細細描述人心面對家鄉、異鄉、情感糾葛的各種面貌,精雕細琢的深刻描繪為《愛在他鄉》上了色,美麗而平淡的畫面,道盡孤單生命無處宣洩的寂寞悲憤。

 

 最後的抉擇便是艾莉絲真正成長茁壯的象徵。回到愛爾蘭的艾莉絲與吉姆法洛相遇,這段相遇呼應著與東尼的點點滴滴,兩段情感如此相似,勾勒艾莉絲對於情慾的拉扯,正是《愛在他鄉》的核心價值。最終艾莉絲勇敢面對自己亦勇敢面對過去的宣誓,證明這段時間的奔波與歷練終究為自己帶來茁壯的痕跡,總算真正了解家鄉的意義不在形式,而在心思的想念與珍惜。電影最後恰到好處的收尾,為《愛在他鄉》寫下完美的落幕儀式。

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