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女英雄的創造者──《異形》系列

異形

出品年份: 
1979
英文片名: 
Aliens
導演: 
雷利史考特
演員: 
雪歌妮薇佛
文/劉凱西

《異形》從第一集於1979年上映後,成為史上最重要的科幻系列電影之一,「正宗」異形電影一直到1997年推出了第四集,2004年又出現了《異形戰場》系列,2012年又推出了《普羅米修斯》這部《異形》系列周邊的番外篇。「異形」兩個字,在中文中不但成為「外星人」的代名詞,更是一種怪物的統稱,幾乎人人只要聽到「異形」兩字,那個宛如放大版浮游生物、裡面藏著好幾層尖銳牙齒的灰色大傢伙,就會浮現人們腦海。

別的不提,光就這系列電影對語言與社會本身的影響,就足以理解,為何這系列會成為經典。

《異形》第一集的故事是這樣:一艘成員都在冬眠狀態下的空中運輸艦,突然收到了訊號,所有成員醒來,卻發現自己離地球還很遠,他們偏離了航線,航往另一個星系。他們決定下船尋找訊號來源,卻讓機身嚴重受損,成員們一邊修復,同時另一批人前往探勘,他們發現了一艘損毀得太空船,駕駛員早已成為化石,現場並有許多類似「卵」的物體,培育著異形下一代。團員受到小異形攻擊後,回到船上,太空船修復順利離開,然而這隻異形卻跟著太空船,殺死了船長,讓蕾普莉成為指揮官。蕾普莉調查之後,發現公司早就打算犧牲他們,以帶回異形樣本研究,經過一番打鬥,全員僅剩下蕾普莉一人存活,搭著小型太空船離開。

《異形》最大的突破,除了超強美術創造出了「異形」的形象以外,應該就是創造了影史第一個太空女英雄蕾普莉,往後我們看到的女英雄形象──在女性的身軀與性格掙扎,不顧一切拼命抵抗外在的危險──幾乎都是源自於蕾普莉。只是,今天再看1979年的《異形》第一集,卻充滿著矛盾感──這種矛盾感是來自於歷史層面的,電影大導演雷利史考特執導下,當然有其功力和可看性,然而1979年畢竟距今已經幾十個年頭,在那個年代,沒有電腦特效與動畫的輔助,也能做出令人嘆為觀止的美術場景與太空鏡頭,不過片中那些機械設備,龐大而笨重,電腦按鍵又大又重,銀幕單色又小不說,連張像樣的圖片都顯示不出來。在這個一切都是平版,什麼都在雲端,所有圖片都高解析的時代,再回頭看這些東西,的確是過時的可以。

不過,這種矛盾並無損觀看電影的心情,一旦我們接受了影片是1979年拍攝的這項設定,了解那個年代的人,的確很難預測將近40年後的今天,科技會演變成什麼程度。或許唯一的方式,就是不要去拍攝任何科技相關產品,因為它永遠進步得比我們想像中快,但換個角度想,像《異形》這樣的商業電影,推出的當下,當時觀眾的接受度,肯定比影片未來的歷史訂未來得重要,因為所謂一部電影的歷史定位,也是要看觀眾的反應才能擁有,也許當時,未來的觀眾會怎麼看待這部電影,對製作團隊來說,一點也不重要吧!

也因為攝製技術的關係,《異形》系列全數不做無重力處理,就連後來的《普羅米修斯》也是如此,一個系列偉大之處,也在於這些小細節的連貫性,這些電影創造了一個虛構的世界,而這世界裡的種種,就算在我們的現實中並不寫實,但在那個世界裡,卻以他們的規則運行著。

很可惜,台版的DVD將一些血腥暴力的場面都剪掉了,產生了高潮橋段裡,許多鏡頭不連貫的情況,減損不少這部影片的威力,或許美版的DVD情況會好些。

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