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魔–驅魔真相的激烈對辯

出品年份: 
2005
英文片名: 
The Exorcism of Emily Rose
導演: 
Scott Derrickson
演員: 
Laura Linney、Tom Wilkinson、Jennifer Carpenter
文/Steven
劇情大綱:
天主教廷在一起非常罕見的案例中,正式承認一位十九歲大一女學生遭到惡魔附身。【驅魔】一片以令人不寒而慄的倒敘手法,記錄了一位被指控因為疏失而讓一名被惡魔附身年輕女孩不幸喪命的審判過程。【驅魔】一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由蘿拉琳妮飾演辯護律師愛倫布娜,為執行一項備受爭議的驅魔儀式的李察摩爾神父(湯姆溫金森飾)進行辯護。 艾蜜莉蘿絲(珍妮佛卡本特飾)從純樸的鄉下老家前往大學就讀,但是她並不知道自己會遇上駭人的恐怖事件。一晚她一個人在宿舍房間,第一次看到可怕的幻覺並失去知覺。由於艾蜜莉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當她發作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也越來越頻繁,就決定請她的教區神父李察摩爾神父為她進行驅魔儀式。這位年輕女孩不幸在驅魔過程中喪命,而神父也因過失殺人罪名遭到起訴。 護律師愛倫布娜為了升為法律事務所的合夥人,很勉強地同意為李察摩爾神父辯護,在審判過程中,愛倫對神鬼之說斥之以鼻的懷疑態度,逐漸受到摩爾神父堅定的信念所影響而有所動搖。
電影評論:
這部美國電影以德國70年代天主教廷發生的真實事件為藍本改編,編導運用信念和理性相互拉扯的對峙場面,建構出十分耐人尋味的真相。從片中角色的主觀眼光去理解眼前的事件,而用當事人所相信的一切片段去解釋心中的信念,編導成功運用不同領域的辯論和解釋,試圖顛覆觀者的邏輯思考,在引發觀者思考的同時,也有相當程度的恐怖效果,間單而不誇大的恐怖場面,也增添了相當程度的懸疑效果。
現今的美國恐怖片所標榜的就是恐怖效果和特效,而這部《驅魔》卻是反其道而行,編劇以精采的案件辯論來鋪陳片中角色內心所經歷的一切,而導演更以簡約的恐怖場面,來還原事實的真相,本片的角度是以片中幾個角色的主觀角度出發,而這幾個角度也代表著內心對於理性或是人性的信念,精準的畫面剪輯的確提供案件分析的另一種解釋,然而這些片面的解釋卻無法代表事實真相的全部,筆者認為模糊真相的敘事角度,也代表著人們對於未知領域的片面解釋,如何在這種不確定的情況,運用自己的認知和信念,去表達出心中信念所表現出來的真實情感。
導演將角色本身的主觀意識投射呈現的相當精準,本片雖然是以檢察官和被告律師的辯論為主,不過到後面其實已經偏向律師本身的主觀意識,檢察官的描述已經沒有明確的畫面,前半部鋪陳的對立情勢,到後面卻有些偏頗,筆者認為這也是導演想要以律師的角度去檢視她在這場審判中所感受到的一切。
而片中角色:神父、律師、檢察官、艾蜜莉,這幾個人編導都賦予其相當立體的主觀投射,不管是從宗教的角度,醫學的角度,人性的角度,都適切表達出真實人性的不同面向。
然而編導預設好的主觀投射, 筆者認為也是操控觀者心靈的一種手法,編導想要讓觀者去思索每種可能性,然後從法庭審判的過程中,一一去檢視這些片面的主觀投射,這種操控觀者預設心理的手法,筆者並不十分欣賞。
這種主觀投射不僅操控片中角色的心靈發展,也提供不知道真相的觀者不一樣的心靈體驗,然而本片卻是以靈異面向為主導,並用片中角色的主觀信念為驅動力去推動,操控觀眾心理的技巧太過明顯,算是本片小小的缺點。
片中所揭露的驅魔場面,更是以驚人的肢體動作表現出來,雖然編導想要以科學和宗教相互辯證來尋求真相,然而在畫面的詮釋和劇情發展上,卻瀰漫著濃濃的宗教味,具有相當有意思的劇情大綱,卻以濃濃的宗教畫面和意涵蓋過了獨具深意的辯證,這是筆者覺得相當可惜的地方,本片法官最後的判決也有點草率,筆者不透漏劇情細節。
就恐怖片的角度來看,本片的確有相當值得學習的地方,不用複雜龐大的特效來呈現,卻能以肢體動作和表情呈現出相當駭人的恐怖效果。飾演艾蜜莉的Jennifer Carpenter將這個角色所經歷的心靈苦難詮釋的淋漓盡致,不管是表情和動作都極具感染力,導演更是把這種角色主觀的恐懼表現的相當真實,肢體的劇烈扭曲相當震撼人心。
本身是舞者的Jennifer Carpenter,這種超乎常人的扭曲動作,卻是不靠特效而完成的,導演能夠運用這種真實的恐怖效果,相當令人激賞。
本片牽動人心的張力所在,就是律師和檢察官相互對辯的過程,飾演律師和檢察官的Laura Linney和Tom Wilkinson這兩個演技派演員功不可沒,兩人的表現都具有相當程度的說服力,這種不斷壓過對方的凌厲攻勢,也代表著觀者想要得知真相的強烈慾望。本片運用簡單的恐怖效果卻能創造出相當值得深思的意涵,算是兼具深度和娛樂效果的電影,推薦給喜歡劇情片的朋友囉。
得獎紀錄: 

美國奇幻恐怖電影獎最佳恐怖影片

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