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安靜的墓園揭起故事的面紗,將時光回朔到那年海灘上堆滿希望自己能多走一步卻事與願違的屍橫遍野,山上的機關槍仍然無情掃射著海岸線,槍林彈雨中的哀鴻遍地一字一句記錄下這段壯烈的歷史,相繼倒下的每個勇士,都象徵著幾千公里外的流離失所;鮮血染紅大地與海水,時間彷彿靜止不動,白晝像是永不遠去,幾萬生命在瞬息間消逝,那些背負國家希望的軍人只看得見任務目標的山頭,卻看不見任務完成的寧靜,直到一個臨時任務突如其來:搶救雷恩大兵。
於是接獲任務的小組整裝待發,他們深知任務的危險性,懷疑著目標的合理性,畢竟雷恩是誰?怎麼值得動用八人小組去深入戰區,只為拯救一名兵士的性命?這個任務的爭議性就這樣伴隨著小組行進,始終沒有得到一個令人滿意的解答。隨著部隊不停的接近目標,面臨的考驗越來越嚴峻,每個分秒都是生離死別,每個思考與抉擇都在人性的天秤上對立,卻直到命在旦夕之際,才終於明白這個突發任務的爭議性與必要性,徹徹底底地呼應著整部電影與整段戰爭歷史。
為何如此說道?這無疑是為何史蒂芬史匹柏把《搶救雷恩大兵》打造成影史上最經典戰爭片的原因,說到底身處戰場的哪個士兵不正在面臨著家破人亡?難道大兵雷恩的性命或家庭如此珍貴?即便喪失八人的性命也值得換取?這段深藏在小組間的疑惑不停釀成爭執與死亡,卻也只能在執行任務途中的殺戮體悟這個任務所埋藏在故事裡的深刻,扎實的對照著戰爭的無情殘酷,描繪出歷史邁向和平的掙扎與煎熬,鋪陳出那句:「也許拯救雷恩是這場戰爭唯一有意義的事情」。
故事最後仍然留下死傷慘重與一堆在衝撞道德觀感的兩難議題,《搶救雷恩大兵》的出世象徵現代社會對戰爭的恐懼與厭惡,以不掩蔽的寫實鏡頭宣揚反對戰爭的必要性,那些血肉模糊的畫面描述出爭取和平的不容易,拯救大兵雷恩的任務就像當年的二戰一般,將上千萬的性命投入在戰火不息的險地裡,以幾千萬個家庭與未來交易一段理性難道就值得嗎?那些枕戈待旦的勇士們,從來都不是為了戰爭而誕生,卻因為戰爭而死去,那就是史蒂芬史匹柏在《搶救雷恩大兵》寫下的傷痛。
戰爭片有主角,真正的戰爭卻沒有;電影給予一方作為思考基礎,但真正的槍林彈雨裡,每個人都為了家園而賠上性命,這便是戰爭的無情與無奈。《搶救雷恩大兵》深深影響後世代的戰爭電影,因為它對於戰爭的描繪之深邃,將戰爭的殘酷與反戰的思想述說得淋漓盡致,在影迷心中萌生而發芽,成為影史上最無可取代的一部戰爭片。
大兵雷恩最後平安回到家園,象徵自由與和平的到來,成千上萬的烈士盼望的寧靜終於降臨。於是動用八人小組「搶救雷恩大兵」的這個任務到底值不值得?最後我們都會跟主角們一樣默默地明白,它也許不是那麼值得去執行與冒險,就像以殺戮來換取和平實在過於極端,但是和平的使命落於肩上,就像本不該屬於他們的任務如戰爭一樣突如其來的成為責任,為了家園與未來就只能走一步是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