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大綱:
1942年由德國統治的白俄羅斯,整個社會瀰漫地下游擊隊的反抗行動,鐵道工人蘇山亞居住的村莊附近發生火車意外出軌事件,他因此與一群反動份子被德軍逮捕,當所有人因此被處以死刑,而只有他獨活,卻被同袍指控為叛徒,背負污名的蘇山亞不僅尊嚴受到嚴厲挑戰,連妻子都抱以懷疑眼光,他的生命更因此岌岌可危。
當游擊隊員布洛夫和維堤克在深夜造訪村莊,決定強押蘇山亞進入深林準備進行槍決,卻意外遇上德軍伏擊。慌亂中蘇山亞又再度僥倖逃過劫難,但布洛夫卻身受重傷。在濃霧瀰漫的森林深處,非敵非友的三人在模糊不清的叛國與英雄主義的界線之中共存,而此時置身險境的蘇山亞必須在道德的邊緣作出最後的選擇...
電影評論:
這部俄國電影以二戰時期德國佔領白俄羅斯的處境為主軸,探討德軍二戰時期對於人性的蹂躪與摧殘,讓當時的白俄羅斯人民帶著憤恨的情緒,走向仇恨與自我毀滅的道路。
全片以倒敘和正片交錯呈現,對比當下角色所做出決定的起端,編導運用冷靜至極的鏡頭和緩慢的敘事步調,呈現出德軍戰爭冷血的殘酷面,精準且充滿深意的畫面構圖,更呼應片中角色的心靈處境。
二戰時期,德軍佔領白俄羅斯的蠻橫行動,打擊叛軍無所不用其極,殘酷的絞刑和當場槍殺行刑的行為層出不窮,這是我們常見的殘酷戰爭場面,也是大部分戰爭電影所描繪的血腥殘酷面,而這部《在霧中》卻是以迥然不同的拍攝和敘事手法,將戰爭對於人性的扭曲和摧殘,冷靜卻又充滿不寒而慄,卻又充滿人性關懷,呈現在觀者面前。
本片不見戰爭片所具有的血腥暴力場面,甚至不見一滴血在電影中出現,卻精準將德軍殘暴且泯滅人性的殺戮行為呈現出來。片頭充滿血腥意味的絞刑鏡頭,編導巧妙避開執行絞刑當下的恐怖場面,反而以稀鬆平常的農村景象代替,寧靜的自然環境鏡頭,和冷血的絞刑聲響搭配,成為德軍面對執行絞刑有如家常便飯般的寧靜心理反應,更凸顯德軍殘酷冷靜的屠殺心理。
本片更透過同一事件不同角色的角度的描繪,成功道出人們被自身狹隘的想法蒙蔽的自我扭曲現實,在有限的事實線索所得知的現實,只是真實現實的一小部分,卻用被有限事實所激起的憤恨情緒,來主導一切報復行為的導火線。編導用幾幕長鏡頭的廣大環境及角色渺小的巨大對比,呈現出人們被戰爭局面吞噬的良知,也表現出此為冰山一角的寓意。
白俄羅斯叛軍憤恨行為所引起的報復殘酷行為,不也是像德軍一樣,不分青紅皂白,只屠殺看似叛軍份子的一切人們,殊不知被誤認為叛軍份子的人,卻有對殘酷行為的心靈掙扎,本身也是戰爭的受害者,成為對戰爭殘酷行為的反思。
本片以被囚禁在籠子裡的鳥為心靈意象,表現出蘇山亞在被德軍囚禁時限制行動的意象,更表現出被德軍釋放出來,但仍被德軍利用的外在囚禁意象;同時也代表布洛夫和維堤克被自身家庭被德軍屠殺時,被憤恨情緒限制行為表現的心靈意象。
森林中的烏鴉意象,所象徵的是蘇山亞被釋放後,卻被村民汙衊其道德良知的受傷心理,雖然能自由在森林中飛翔,但卻永遠背負著背叛的罪名苟活著。幾幕關於鳥的特殊意象,都能看出編導亟欲凸顯跳脫戰爭憤恨的道德良知,從活下去背後所隱藏的心靈意涵,看出人們對於戰爭的極度恐懼,以及面對恐懼所必須堅持的良知。
霧,所象徵的意涵是隔絕外界影響的因子,也是讓真實心理凸顯出來的力量,戰爭時期,人們對於侵略者所抱持的憤恨心理,將善良良知的人性隱蔽。迷霧的力量,就是讓人們把憤恨心理拋開並隔離,所剩下的只有自身對於良知的正面態度,也是投射自身真實心裡的一面鏡子。
編導運用不見一滴血的寧靜戰爭場面,反而凸顯出戰爭對於人性所造成的扭曲態度,蒙蔽自身對良善的信心,進而走向復仇的屠殺之路,成為對戰爭人性的精準反思。緩慢的敘事步調,殘酷的讓人不寒而慄,卻又隱藏著對人性良善面的希望契機。
飾演本片三位主角的Vladimir Svirskiy、Vladislav Abashin、Sergey Kolesov,將角色多面向的心理層面,詮釋的不慍不火,看似平淡的演技,卻精準表現出真實情感面,筆者相當推崇,推薦給喜歡劇情片的朋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