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利的便當盒-孩子不說出的秘密

 Stanley Ka Dabba(2011) on IMDb

出品年份: 
2011
英文片名: 
Stanley's tiffin box
原文片名: 
Stanley ka dabba
導演: 
Amole Gupte
演員: 
Partho | Numaan Sheikh | Abhishek Reddy
文/Ruke

印度導演阿莫爾古普特(Amole Gupte)擔任編劇的前作《心中的小星星》以一位具有無限創意及想像力,卻是學校老師眼中麻煩的小朋友為主角,藉由一位老師循循善誘下挖掘出他另一才華的故事;隨後發表的編導新作《史丹利的便當盒》同樣以小朋友作為主角,維持一貫勵志動人的情感溫度,這次則更深入探討印度當地的教育體制和社會現象,令人在替故事主人翁史丹利的積極正面人生觀感動之餘,也不禁思考著,什麼樣的環境,才能幫助像史丹利這樣的小朋友獲得更好的生活?

主角史丹利個性樂觀,和班上同學關係好,總能輕易打成一片,是人見人愛的好學生。但是對老師來說,史丹利是個難處理的問題學生,因為他不聽話,對於交代的作業總交出讓老師不知道該怎麼反應的成品。史丹利的天馬行空的創意是深獲班上同學的喜愛,但是對填鴨式教育導向的老師來說,卻不是這麼值得開心的事情。

每到中午時分,同學們總會把自己的便當分給史丹利一起用,但是貪吃的威瑪老師(由導演阿莫爾古普特飾演)卻不怎麼開心,因為他總喜歡到教室裡「插花」,把同學的便當吃掉,史丹利的出現,就像是把他那份吃掉一樣,令他厭惡不已;有天班上有個同學帶來了一個四層裝的超豪華便當,愛吃的威瑪老師當然口水直流,不肯放掉這大好機會,班上的同學為了躲避威瑪老師的「拜訪」,於是展開了一場你追我躲的便當大作戰…

便當在電影當中是個重要的象徵,也展現出印度當地孩童的現況。許多學生的便當盒裡僅有幾塊餅乾,好一點的能有兩三片烤餅,僅有少數學生能夠吃到熱騰騰有飯有菜的豪華便當,這看在台灣觀眾眼裡或許也是個不可思議的現象。畢竟處於成長期的孩子們理當吃飽才能健康成長,但是電影裡看到的似乎並不是這麼回事,也或許是印度習慣於彼此分享的慷慨個性,這些小朋友們聚集在一起吃東西,交換彼此的便當菜色,甚而分享給沒午餐吃的同學,到也是件稀鬆平常的事情。

威瑪老師的貪食,在烈日下追逐便當的狼狽模樣,也成為了觀眾眼裡醜陋成人的刻板印象,或許看著看著也會心想:好好一個大人幹嘛跑去跟小朋友一番見識,還想要搶他們的食物吃呢?而相反的,電影裡也自然安排了一個體貼善解人的女作文老師,她一眼就看出了史丹利有出眾的創意和想像力,也鼓勵他用各種方式去展現這樣的才華;相較於其他老師忽略甚至想要抑制他這樣的才能,史丹利彷彿只有在這個時刻才有發光的感覺。

電影大多數時間將場景設置在校園內,以至於觀眾看見了史丹利的才華和樂觀個性,和朋友們的相處融洽,不過對他的家庭,他的成長過程沒有太多瞭解,對於這樣一個探討教育及社會現象的電影來說其實是不太尋常的,我們在電影前段,隱約可從他口中得知他的母親是什麼樣的人,以至於後來他說他中午都會回家吃母親熱騰騰的飯菜,但到後面當我們發現他只是跑出去喝水龍頭裡的水充饑時,好像才發現到事情有些不對勁,其實很多時候史丹利把他的天馬行空想像用在守護自尊,好讓自己可以在同儕面前抬得起頭來。

當電影最後,導演終於將主角的家庭背景揭曉時,竟意外地讓人難過到掉下眼淚,那並不是灑狗血的段落,而是會讓觀眾心疼在無法相信這樣小朋友要承受如此殘酷的現實,卻還能用如此正面樂觀的方式生活,而電影最後史丹利終於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便當盒時,也不吝於和其他人分享的寬闊胸襟,真的會讓人打從心底覺得,史丹利真的是個懂事的小朋友呀。

儘管電影最後仍給人正面的快樂結局,但最後字卡打上的資訊,告訴觀眾印度有超過千萬遭到剝削的童工。提醒我們現況並非像電影裡那麼美好。《史丹利的便當盒》用詼諧的節奏調性呈現小史丹利的校園生活,在他眼底的世界或許不那麼完美但仍要樂觀看待,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導演在電影中處處流露出對社會及孩童的關懷和討論,對於一部電影來說,它的意義更是超過電影本身,若能有更多人關注這些議題,或許未來將會更美好也說不定。

得獎紀錄: 

2011 印度奧斯卡評審團最佳童星
2011 獅子金獎最佳女配角

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