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旦的情與慾 ─ 黑暗心靈與潛意識的劇烈衝擊

 Antichrist(2009) on IMDb

出品年份: 
2009
英文片名: 
Antichrist
原文片名: 
撒旦的情與慾
導演: 
拉斯馮提爾 Lars von Trier
演員: 
夏洛特甘絲柏 Charlotte Gainsbourg | 威廉達佛 Willem Dafo
文/ Steven

劇情大綱:

一對夫妻失去了兒子,妻子因無法承受喪子之痛而崩潰,丈夫是心理治療師,他為了試圖消除她的恐懼與不安,他把她帶到一個位於樹林內、像極伊甸園一樣的廢棄 小屋裡,展開治療,但她的恐懼不僅沒有消止,甚至蔓延到他的身上,他們兩人都無法避免自然中的邪惡,邪惡戰勝了一切,這個治療終告失敗。

電影評論:

這部丹麥電影是丹麥電影大師拉斯馮提爾 Lars von Trier的最新作品,其冷冽銳利的寫實風格, 搭配上潛意識和宗教理念解析的融合意念,從分篇破碎詩化的影像設計,去探索人類心靈深處的沉重道德黑暗面,從宗教犧牲和救贖的意念,去探索人性的價值,其暴力露骨的黑暗寫實風格,更是讓人不寒而慄。

這部電影運用宗教邪惡與救贖的意念,搭配上片中角色面對心理壓力所引起的潛意識幻想影像,呈現出一種形而上的幻想現實,本片編導拉斯馮提爾承襲俄國電影大師塔可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對於宗教救贖與犧牲,以及超現實影像的夢境呈現,向來以寫實銳利的拍攝手法震懾觀者心靈的拉斯馮提爾,卻選擇以半寫實半超現實的拍攝手法,將整部電影鋪陳為有如宗教警世寓言般的黑暗詩篇。

本片不賦予男女主角姓名的定位,又以男女情慾的相互吸引和提及伊甸園的劇本呈現,在在都表現出編導以亞當夏蛙偷嘗禁果的創世紀故事,來改編成符合現代心靈的宗教寓言。而令筆者更為驚嘆的地方是,編導更運用片中男女主角面對情緒失控所做出的反應和決定,對應著其對於所愛的對方所做出的犧牲和付出,從宗教犧牲救贖的意念,來檢視現代社會黑暗負面的行為本色。

導演以分章的敘事手法來呈現出男女主角面對共同承受的喪子之痛所經歷的心路歷程,開頭和結尾皆運用黑白影像配合慢動作的手法,來呈現出悲慘故事的起始和結束,同時也表現出痛苦的記憶在心靈無法磨去的印記。而黑白影像的運用,更是加深了人類無法改變現實所犯錯誤的宿命論和無奈,慢動作的呈現所表現出的是人類在悲劇發生當下所存在的潛意識過程,精準銳利的影像運用,都讓觀者不由得被編導精采的攝影手法深深吸引住,配合空靈且充滿悲情的歌曲,真的別有一番詩意感受!

分篇章的敘事手法,拉斯馮提爾也曾經在其作品《破浪而出》 (Breaking The Waves, 1996) 表現過,然而在《破浪而出》中,所運用的是極為悲慘黑暗的人性扭曲,配合上些許的宗教意念,整體來說還是相當具有寫實的色彩。在這部《撒旦的情與慾》中,則是以現實道德、宗教意念及潛意識的影像呈現,融合出一種現實與超現實影像相互呼應的特殊作品。

從表面的故事發展之中,看似只有對於悲痛的心靈撫慰過程,然而導演卻在故事進行的過程中,加進許多角色潛意識的影像意念,像是焦慮所引起的生理反應,角色心理不敢直視的恐懼本質,導演皆以冷冽銳利的黑白影像,快速剪接成詭異扭曲的畫面呈現看似不可解釋的潛意識影像,甚至還將這些生理反應做兩種不同的解讀,呈現出被黑暗心靈感染前後的思維模式。

從故事發展之中片段的潛意識影像中,觀者可理出導演所欲表現出的意識流真正的本質,片中角色探索人性恐懼本質的同時,也在檢視自身對於罪惡意念的解讀和控制力。甚至從自身心靈所觀察到的心理現象中,發現自己在理性心靈之外的黑暗死角,陷入自身所開啟的黑暗深淵。

悲痛至極的情緒表現,從人性的角度來看,是會讓人很想去撫慰的,然而相當弔詭的地方是,看到對方心中的悲慟,卻無視於自身深陷危險境界的悲慟,從局外人的角度來看對方的罪惡感,是隔離自身內心深層情感的表現,當自身也承受相同的悲慟情緒,自己能不能夠承受的住也都還是未知數,欲壓抑住對方罪惡的本質,卻意外開啟自身罪惡的本質,導演在最後畫面所傳達的意涵是人性罪惡不斷循環的輪迴,呈現的極具宗教救贖意味。

片中對於暴力場面毫無掩飾地呈現,露骨地呈現出人性黑暗面的真實面貌,直擊觀者心理承受的接受度,也算是導演影像設計的一種突破。本片男女主角威廉達佛 (Willem Dafoe) 及夏洛特甘絲柏 (Charlotte Gainsbourg) 皆以極為真實的情感流露和震撼無比的驚人演技,震懾觀者的深層心理,尤其幾場情慾與罪惡之間相互交織的模糊境界,兩人更是表現的相當真實,推薦給喜歡劇情片的朋友囉。

得獎紀錄: 

丹麥 Bodil 獎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攝影、最佳影片
坎城影展最佳女主角
歐洲電影獎最佳攝影
丹麥奧斯卡最佳攝影、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影片、最佳編劇、最佳音效、最佳特效
西班牙聖后迪獎最佳外語演員

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