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賞電影的時候,大家可曾注意過其中所刻畫的風土民情?
本篇精選的七部電影,全是由日文系同學推薦,並撰文介紹片中蘊含的日本文化。
讓我們一起在同學們的帶領下,透過電影情節發掘日本的獨特之處!
家用版|(VV) 987.83 3160
「有時候,一個人只要好好活著,就足以拯救某個人。」這句話貫穿了整部電影,是男主角石神的精神寫照,也彰示著一個令人不勝唏噓的悲劇。
石神,雖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數學奇才,在現實的逼迫下,卻也只得屈身成一介平庸數學老師。某天,石神與一對和善親切的母女倆成為了鄰居,被她們的燦爛笑容所救贖的他,為了守護她們安穩的日常生活,不惜自甘墮落手染鮮紅。這部電影所描述的,便是這麼一個寂寞又癡情的傻男子的故事。
或許是深受平安時期貴族文化的影響,談到日本民族性,時常會出現「有禮」、「敏感」、「內斂」等印象,這也時常反映到日本的文學、音樂、影劇等作品中。比如劇中對自己毫無自信的石神,不單是性格,連表達愛意的方式也是極度壓抑的──以犧牲自己為代價,換取心上人的一生平穩。懼怕自己的愛意成為他人的負擔,只好以如此卑微的方式,盡數宣洩內心磅礡的感情。
原著雖是一部推理小說,但比起推理情節,當中對於人物情感交流的描寫、石神近乎信仰般的愛意、無私的奉獻精神,才是最為引人入勝之處。令人悵然若思,也使我們細細品味著,這種奉獻之愛當中的美感與遺憾。
— 匿名推薦
家用版|(VV) 987.81 8843
「和食」一詞是改造自西洋料理的「洋食」的對比詞,跟所謂的「日本料理」比起來,更加強調了從日本誕生、日本改良的本土性。
除了把和食帶進美國的先驅者金井紀年以外,電影中還採訪了許多在海外經營日本餐館的人,除了可以了解在遙遠的異國如何讓當地人樂意舉起筷子接受日本傳統飲食文化之外,也可以稍微窺見這些主廚對「和食」的信仰。
看完這部電影以後,占據我腦海的絕對是一個大大的「饞」字。在螢幕前的觀眾,是吃不到拍攝現場的食物的。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所以對影音創作者來說,最重要的是把「美味」運用畫面、聲音等各種方法傳遞出去。和食對擺盤非常要求,小至芝麻上的一點金箔、大至整間餐廳的裝潢,季節的遞嬗也能夠從食材和器皿的搭配上可見一斑。在電影中美食匠人們用盡所有實力所端出的菜餚被拍得極其誘人,大大的展示出了和食的美色。不禁讓人遐想若是能夠吃到這樣一頓和食,再搭配日本酒,會是多麼酣暢淋漓!
— 匿名推薦
公播版|(VV)987.85 0230-4
《你的名字》毫無疑問是近十年來日本原創動畫電影中的佼佼者,無論是票房表現或是觀眾評價,都在在彰顯其成功。
故事講述男主角瀧和女主角三葉之間靈魂互換的故事,在彼此交錯的時間線中,拯救連名字都尚未知曉的對方。劇中使用「繩結」做為兩人之間姻緣的象徵,同時也代表著時間的流動,以及肉體與靈魂之間的連結。
隨著《你的名字》的熱潮,逐漸沒落的「組紐」像是起死回身般,重新在年輕人之間掀起狂熱。不少人也因為看過本作後,訂購了相關的器具躍躍欲試。筆者認為這代表,導演新海誠在劇中所提及的毀滅與傳承,在現實生活中得到了實現。
— 紫夜星羽 推薦
公播版|(VV) 987.83 1024-11
這部電影講述一種名為「使者(ツナグ)」的世代相傳的身分,他們的使命就是作為生者與死者最後一次相見的窗口。不過,有一項重要的規定:不論是對於生者或是死者而言,雙方都僅有一次進行跨越陰陽兩界的會面的機會。
片名寫作「使者」,讀作「ツナグ」,與日文動詞「繋ぐ」同音。而「繋ぐ」有著「連結、延續」等意思,象徵著劇中「使者」的使命──連結生者與死者,延續彼此最後的緣分。
透過這部電影,可以更加深入理解大和民族獨特的生死觀。無論是根據專業研究機構進行的調查,或是網路問卷調查的結果,都顯示相信「人有來世」的日本人是明顯的少數派。
雖然現在多數的日本人認為自己沒有宗教信仰,且相信輪迴轉世的人也不多,但是絕大多數的日本人仍相信在人死後,其魂魄仍會存在這世界上。因此,家中仍會有佛龕或神桌,並習慣祭拜祖先。例如,於中元節點燃迎魂火、舉辦法會、迎接祖先等。待中元節結束,再次點燃送魂火,將祖先送回陰間。而死者在實現心願,或是對於世間沒有任何留戀後,便會「成仏」,相當於「成佛」的概念。
日本人仍相信著自己真的能夠與死者的魂魄交流。縱使大多數的日本人並沒有明確的信仰,卻仍然相信世上存在著超越人類理性的世界,而往生者們就在那,祈願著生者們的幸福。在生者們迷茫時,也能再次想起離世的人,思考著,如果換作是他們的話,他們會怎麼做,藉此再次找到前進的方向。我認為這就是這部作品想傳達給觀眾們的訊息。
— 匿名推薦
家用版|(VV) 987.85 4024
神隱少女,作為日本動畫知名導演宮崎駿的代表作品,是一部家喻戶曉、風靡全球的動畫電影。它的受歡迎之處不僅在於其優秀的作畫,作品中鮮明的角色與深刻的人性,以及埋藏在其中的日本文化,皆為令觀眾津津樂道且值得反思的特點。
電影中的街道風景、主角小千工作的「油屋」等等,處處展現了日本獨有的特色,而「油屋」這個地方不僅清晰描繪了日本的溫泉文化,更是反映了日本當代追逐利益的社會,同時在「油屋」出入的員工與客人也正是影射了現代的日本人。除此之外,許多角色與情節的描寫皆隱喻著過去與現在的日本真實的寫照。
這部作品我至今看了數次,兒時懵懵懂懂,不曾明白它所傳達的涵義,僅僅單純被精緻的場景與高潮迭起的劇情吸引;然而慢慢成長之後幾番的回味,每一次都會帶給我新的發現與感受。我想神隱少女是一部需要細細品味其箇中寓意的動畫電影,即使它已是二十年前的作品,是多數人在過去就已欣賞的名作,但是有機會的話,不妨再拿出來重溫一番,相信一定會有嶄新的發覺與感想。
— 匿名推薦
家用版|(VV) 987.83 3134-2
《戀戀銅鑼燒》是由河瀨直美執導的,一部關於現實又治癒人心的電影。溫暖又神秘的老婦人德江、對生活食之無味的銅鑼燒店老闆千太郎、似乎總鬱鬱寡歡的女高中生若菜,三個內心懷有傷痛的人互相陪伴、改變了對方的一生。
德江以高齡和不靈活的手在千太郎的銅鑼燒店工作,以飽含真心的紅豆餡為該店帶來全新的風味,當生意漸起卻因為痲瘋病的傳言使得眾人不再光顧。電影揭示了當時痲瘋病患如何被隔離、被異樣眼光看待的社會現況,這就是那個年代很難歸咎對錯的事實。德江幾乎一生都沒有自由,但她充實地生活、不吝嗇給予他人溫暖,更不自怨自艾,是非常令人敬佩的角色。
唯美的櫻花成為貫穿電影的元素,德江在有限的生命經歷中總是細細地感受著四季與萬物的變化;她放生了若菜的寵物鳥,是因為渴望著自由與新生,「我們也想在有陽光的地方生活」,對德江而言人生意義不過是好好欣賞這個世界而已,但我們又有多少人做到呢?
《戀戀銅鑼燒》有著日本電影樸實溫婉的特色,縱使遭遇委屈但依舊可以選擇喜歡這個世界,如同電影中的銅鑼燒一樣,經過細心熬煮一點一點滲透內心,成為帶給他人治癒、溫暖與幸福的存在。
— 匿名推薦
家用版|(VV) 987.85 0230-1
櫻花作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植物,也寄託了日本人對於愛情的幻想。櫻花瓣飄落,秒速五釐米,短短幾公尺,卻有如永恆;你近在眼前,心仍在遠方,短短的喜歡,卻連說出口的勇氣都沒有。從最開始的不遠千里,只為了見到妳,到了連要聯絡方式都不願意,只能靜靜望著手機上沒有目的的郵件。
經過社會的洗禮之後,故地重遊,想從空虛的內心尋找記憶中的妳。以為看到了熟悉的身影,驀然回首,卻只有熟悉的櫻花仍然飄落。不管是落櫻季節那沒能說出口的安慰,還是吹雪時分那沒能送出去的信件,唯一不變的只有那說不出口的愛戀。
— 匿名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