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第一首禁歌

觀看白人搖滾歷史,我們可以看見音樂人堅信音樂可以改變世界,他們希望藉由音樂訴說信念,並透過音樂的可複製性,將思想傳達到每個角落。雖常見一種說法「音樂歸音樂,政治歸政治」,但翻開臺灣的音樂歷史,便可發現有長長一篇禁歌清單,顯見政治並不將「音樂歸音樂,政治歸政治」。

1914年臺灣開始有自己的唱片,但礙於消費能力等各種現實條件,直到1930年唱片業才開始蓬勃發展,本土唱片公司也陸續成立,將所見所聞放入音樂創作中,如當時會發行地震現場實況報導的唱片。創作的自由風氣盛行,日本政府也漸漸發現其傳播的力量不可忽視,因此,第一首臺灣禁歌跟著在1934年出現,由泰平唱片發行,青春美所演唱的〈街頭的流浪〉。

〈街頭的流浪〉因為諷刺經濟的不景氣,處處有人失業流浪,反應社會現況,被政府認為「不良」,並且以「妨礙安寧」與「傷害風俗」兩項理由查禁。這首歌,或許並非跟隨我們這次討論的主題「社會運動」而起,但「禁歌」一事可窺見政府擔心「音樂」會帶給人民心裡上的「改變」。

而臺灣人民面對這樣的事情,並未隨著國民政府迫遷來臺後有所轉變,國民政府禁歌的理由與日本政府相比,也不遑多讓,但有的歌是越禁越多人聽,其中一首現今仍家喻戶曉的歌曲〈何日君再來〉,也曾被列入禁歌名單,有趣的是,這首歌分別被中國共產黨、中國國民黨與日本政府以不同的理由查禁。

參考書籍

  • 林太崴,《玩樂老臺灣》910.933 4442
  • 吳劍,《何日君再来 : 流行歌曲沧桑史话 : 1927-1949》913.602 2682
專輯: 

《玩樂老臺灣》

曲目: 
  1. 獨傷心
  2. 街頭的流浪
  3. 烏猫行進曲
  4. 燒酒是淚也是吐氣
  5. 草津節
  6. 誤認君
  7. 五更鼓
  8. 十八摸
  9. 時鐘
  10. 至好朋友就是耶穌
  11. 烏猫格屋狗
  12. 臺灣震災談
  13. 唐朝義
  14. 點燈紅
  15. 三伯英臺
  16. 一串年